第036章 口水
關燈
小
中
大
石堅一讀,不由啞然失笑,搞到現在這些人還把小說在當史書讀,那自己可真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。
他寫了篇很長的奏折上奏了朝庭。在這奏折裏他先說了草民講說這兩篇小說只是為了使祖母開心,沒有想到轟動天下,更驚動了聖上,草民真是難以恕罪。然後說春秋時有《詩經》、《楚辭》,漢有漢賦,唐有唐詩,宋有宋詞。小說與戲曲雖不是正規的文學,可也作為文學的一種。小說與戲曲都以虛構故事情節吸引人教育人。由於長期的不重視,正規學者鄙視這種藝術性質,這才至於這兩種藝術流於俚俗,更有艷奇下流情節充斥其間。其實小說與戲曲寫得好,不亞於詩詞對人民的影響。譬如草民去年看到游人離別時,感概其中的淒苦,曾私下裏寫了一首曲子。
寫到這裏,他又抄襲了一首馬志遠《天凈沙秋思》:
枯藤老樹昏鴉,小橋流水人家,古道西風瘦馬。夕陽西下,斷腸人在天涯。
譬如小子借《西游記》說明正義將戰勝邪惡,一切妖魔鬼怪終就是滅亡的下場。再借《三國演義》告訴百姓要忠君愛國。曹操雖是雄才大略,可草民認為他掌握大權,不去保大漢振興,反而挾天子以令諸候,這種行為不值得歌頌,所以草民在小說中用了蜀代為魏成了正統。只是草民只顧得祖母開心,忘記了讓百姓造成了誤會,罪莫大矣。再請聖上恕罪。
這份奏折到了皇宮時,劉蛾正捧著新上的《三國》一百零四回隕大星漢丞相歸天見木像魏都督喪膽流淚呢,她用手帕擦著淚花兒說道:“官家,這孩子怎能這麽狠心,就將這諸葛武候給寫死了。”
宋真宗想到這孩子已經跑調跑了不少哪,難道不把諸葛亮寫死,還寫出蜀滅魏統一天下不成?
這時候下好太監將石堅寫的奏折送來。首先真宗看到奏折上的字,就叫了一聲:“好字!”這次石堅還是用了董其昌的書法,這是石堅用這種書法謄抄《資治通鑒》一百多萬字,可以說天下除了石堅外,再無第二人能得到董體的神髓。沒看內容,光這行行楷書寫得行雲流水,叫人就看得心曠神怡。劉蛾在邊上也說道:“官家,你看這孩子字寫得越發長進了,可那些人為什麽找這孩子麻煩,難道他們家孩子有這孩子有出息?”
宋真宗無語,一個石堅,可以說千古難有,還想找第二個這樣的少年?
兩人伏下頭看他奏折上怎樣寫的(關於這段描寫,歷史上確有此事,身為皇後的劉娥,不像其他妃嬪只知爭寵,她才華超群,通曉古今書史,熟知政事,每每襄助真宗,真宗根本離不開她。每日批閱奏章,劉皇後必侍隨在旁。外出巡幸,也要帶上劉娥。)
石堅本來對古文在前世就有一定造詣,現在為了寫好《資治通鑒》,這一年來苦攻文言造句,單論筆力已不遜於當世大家多少。這篇奏折婉轉曲折,加上他這一筆好字,讓這奏折更是花團簇簇。
兩個天下最尊貴的人一邊看一邊還比劃著這個筆劃是怎樣用筆的,那個筆劃是怎樣落筆的。當看到那首小令時,劉蛾又說道:“哀家好外沒有看到他寫的新詞了,小首小令寫得多好啊,難怪王左議說論筆力他是當今大宋第一,就是太淒苦了。官家,你就不要在這件事上為難那個孩子了。”
那個董誼在是知道連皇後都在為石堅說好話,不知道他還敢不敢上這份奏子。
真宗將石堅這份奏折隨同邸報一同扮發到各地,意思是說石堅在這奏折上說得很清楚,小說也就是書面版故事,是虛構的,允許和真實有點出入,況且他說過了在這本《三國》裏他宣揚的就是忠君思想。難道忠君也是錯誤的嗎?
他本來意思不管怎麽說,石堅出發點是好點,你們就不要為難這個小孩子。可隨著這邸報,卻引起了更大的紛爭。有些愚直的大臣上言說漢朝滅亡乃是漢末外戚當政,宦官專權造成當時民不聊生,才引起黃巾之亂。唐太宗說君為舟,民為水,水能載舟亦能覆舟。陛下應當以史為鑒,勤政愛民。可石堅用了一句忠君將事實真相隱蓋,對陛下有百害而無一益。可以王欽若為首的大臣則說石堅在這份奏折裏已經說過這是小說,以史實為基礎,虛構一些有趣的故事,他醜化曹操是應當的,當時曹操手掌大權,不行伊尹、霍光之事,圖謀不詭,雖魏代漢成為正統,這種行為本就是不值得讚揚。示看歷史結局如何,隨後三國爭霸,司馬炎又學習曹操,以晉代魏,而後五胡亂華,南北對峙,三百多年時間,老百姓就沒有得到過安生。這些大臣明說以史為鑒,實際上鼓勵這種叛逆的行為,其心可誅。還有一派官員說你們就不要吵了,也許那個少年精通詩詞還有那個什麽曲子,筆力好,但人家只有九歲,不可能樣樣都精通的,也許他對歷史不熟悉才造成《三國》中大量的內容與史實不符。但這派人聲音最弱,寫這個《三國》,石堅不去看《三國志》?才怪!
公說公的理,婆說婆的理,連石堅在和州城也心驚肉跳,飛快地將《三國》說完,試圖早點結束這場口水仗。他想這幸好還是在宋朝,沒有什麽大型的文字獄發生,否則要是換成前世幾十年前三家村加上自己就會變成四家村。
其實這場口水仗到了現在這地步已演變成了民重還是君重的爭論,豈是他想結束就結束的。這天朝會剛進行到了一半,不知是誰引起的話頭,爭吵又開始。真宗無奈地看著這些大臣,心想人家一個九歲的小孩子不就為逗老祖母開心,講了一個長的好看的故事,犯得著這樣爭吵不休嗎?
他看向範仲淹問道:“範愛卿,你對這件事該如何看?”
範仲淹走出來說:“啟稟陛下,以臣看就如石相公所說,這只是一篇小說,供人民茶餘飯後娛樂而。石堅雖然年幼,可身負天下所望,不該這樣竄改歷史。”
這句話說完,那些執前面觀點的臣子大喜,你看,人家可是那少年看中的人物,都這樣說。
範仲淹又說道:“恭喜陛下,賀喜陛下。”
“咦,喜從何來?”真宗都讓他們吵得頭都炸開,還有什麽喜,奇怪地問。
那些大臣也是一楞。
範仲淹又說道:“可是臣從這本書裏看到了那個石相公對陛下的忠心。”
是啊,真宗一下子坐直了起來。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。
“臣還看到了石相公的智謀。”
一句話將滿朝文武震醒。一部《三國》,用火攻,用水攻,間諜,反間,離間,美人計,連環計,層出不窮。非大智謀者怎可寫出。
王欽若,林特等人首先反應過來,跪下施禮,連說恭喜天降重臣,輔佐大宋光盛繁榮。
“呵呵,”吵到現在,真宗第一次笑出聲來。
然而石堅又沒有讓他安穩,這件事已經用了不管石堅對錯,可他對皇帝忠心,有智謀定論,可石堅又講了第三部小說,這部小說引起轟動更大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他寫了篇很長的奏折上奏了朝庭。在這奏折裏他先說了草民講說這兩篇小說只是為了使祖母開心,沒有想到轟動天下,更驚動了聖上,草民真是難以恕罪。然後說春秋時有《詩經》、《楚辭》,漢有漢賦,唐有唐詩,宋有宋詞。小說與戲曲雖不是正規的文學,可也作為文學的一種。小說與戲曲都以虛構故事情節吸引人教育人。由於長期的不重視,正規學者鄙視這種藝術性質,這才至於這兩種藝術流於俚俗,更有艷奇下流情節充斥其間。其實小說與戲曲寫得好,不亞於詩詞對人民的影響。譬如草民去年看到游人離別時,感概其中的淒苦,曾私下裏寫了一首曲子。
寫到這裏,他又抄襲了一首馬志遠《天凈沙秋思》:
枯藤老樹昏鴉,小橋流水人家,古道西風瘦馬。夕陽西下,斷腸人在天涯。
譬如小子借《西游記》說明正義將戰勝邪惡,一切妖魔鬼怪終就是滅亡的下場。再借《三國演義》告訴百姓要忠君愛國。曹操雖是雄才大略,可草民認為他掌握大權,不去保大漢振興,反而挾天子以令諸候,這種行為不值得歌頌,所以草民在小說中用了蜀代為魏成了正統。只是草民只顧得祖母開心,忘記了讓百姓造成了誤會,罪莫大矣。再請聖上恕罪。
這份奏折到了皇宮時,劉蛾正捧著新上的《三國》一百零四回隕大星漢丞相歸天見木像魏都督喪膽流淚呢,她用手帕擦著淚花兒說道:“官家,這孩子怎能這麽狠心,就將這諸葛武候給寫死了。”
宋真宗想到這孩子已經跑調跑了不少哪,難道不把諸葛亮寫死,還寫出蜀滅魏統一天下不成?
這時候下好太監將石堅寫的奏折送來。首先真宗看到奏折上的字,就叫了一聲:“好字!”這次石堅還是用了董其昌的書法,這是石堅用這種書法謄抄《資治通鑒》一百多萬字,可以說天下除了石堅外,再無第二人能得到董體的神髓。沒看內容,光這行行楷書寫得行雲流水,叫人就看得心曠神怡。劉蛾在邊上也說道:“官家,你看這孩子字寫得越發長進了,可那些人為什麽找這孩子麻煩,難道他們家孩子有這孩子有出息?”
宋真宗無語,一個石堅,可以說千古難有,還想找第二個這樣的少年?
兩人伏下頭看他奏折上怎樣寫的(關於這段描寫,歷史上確有此事,身為皇後的劉娥,不像其他妃嬪只知爭寵,她才華超群,通曉古今書史,熟知政事,每每襄助真宗,真宗根本離不開她。每日批閱奏章,劉皇後必侍隨在旁。外出巡幸,也要帶上劉娥。)
石堅本來對古文在前世就有一定造詣,現在為了寫好《資治通鑒》,這一年來苦攻文言造句,單論筆力已不遜於當世大家多少。這篇奏折婉轉曲折,加上他這一筆好字,讓這奏折更是花團簇簇。
兩個天下最尊貴的人一邊看一邊還比劃著這個筆劃是怎樣用筆的,那個筆劃是怎樣落筆的。當看到那首小令時,劉蛾又說道:“哀家好外沒有看到他寫的新詞了,小首小令寫得多好啊,難怪王左議說論筆力他是當今大宋第一,就是太淒苦了。官家,你就不要在這件事上為難那個孩子了。”
那個董誼在是知道連皇後都在為石堅說好話,不知道他還敢不敢上這份奏子。
真宗將石堅這份奏折隨同邸報一同扮發到各地,意思是說石堅在這奏折上說得很清楚,小說也就是書面版故事,是虛構的,允許和真實有點出入,況且他說過了在這本《三國》裏他宣揚的就是忠君思想。難道忠君也是錯誤的嗎?
他本來意思不管怎麽說,石堅出發點是好點,你們就不要為難這個小孩子。可隨著這邸報,卻引起了更大的紛爭。有些愚直的大臣上言說漢朝滅亡乃是漢末外戚當政,宦官專權造成當時民不聊生,才引起黃巾之亂。唐太宗說君為舟,民為水,水能載舟亦能覆舟。陛下應當以史為鑒,勤政愛民。可石堅用了一句忠君將事實真相隱蓋,對陛下有百害而無一益。可以王欽若為首的大臣則說石堅在這份奏折裏已經說過這是小說,以史實為基礎,虛構一些有趣的故事,他醜化曹操是應當的,當時曹操手掌大權,不行伊尹、霍光之事,圖謀不詭,雖魏代漢成為正統,這種行為本就是不值得讚揚。示看歷史結局如何,隨後三國爭霸,司馬炎又學習曹操,以晉代魏,而後五胡亂華,南北對峙,三百多年時間,老百姓就沒有得到過安生。這些大臣明說以史為鑒,實際上鼓勵這種叛逆的行為,其心可誅。還有一派官員說你們就不要吵了,也許那個少年精通詩詞還有那個什麽曲子,筆力好,但人家只有九歲,不可能樣樣都精通的,也許他對歷史不熟悉才造成《三國》中大量的內容與史實不符。但這派人聲音最弱,寫這個《三國》,石堅不去看《三國志》?才怪!
公說公的理,婆說婆的理,連石堅在和州城也心驚肉跳,飛快地將《三國》說完,試圖早點結束這場口水仗。他想這幸好還是在宋朝,沒有什麽大型的文字獄發生,否則要是換成前世幾十年前三家村加上自己就會變成四家村。
其實這場口水仗到了現在這地步已演變成了民重還是君重的爭論,豈是他想結束就結束的。這天朝會剛進行到了一半,不知是誰引起的話頭,爭吵又開始。真宗無奈地看著這些大臣,心想人家一個九歲的小孩子不就為逗老祖母開心,講了一個長的好看的故事,犯得著這樣爭吵不休嗎?
他看向範仲淹問道:“範愛卿,你對這件事該如何看?”
範仲淹走出來說:“啟稟陛下,以臣看就如石相公所說,這只是一篇小說,供人民茶餘飯後娛樂而。石堅雖然年幼,可身負天下所望,不該這樣竄改歷史。”
這句話說完,那些執前面觀點的臣子大喜,你看,人家可是那少年看中的人物,都這樣說。
範仲淹又說道:“恭喜陛下,賀喜陛下。”
“咦,喜從何來?”真宗都讓他們吵得頭都炸開,還有什麽喜,奇怪地問。
那些大臣也是一楞。
範仲淹又說道:“可是臣從這本書裏看到了那個石相公對陛下的忠心。”
是啊,真宗一下子坐直了起來。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。
“臣還看到了石相公的智謀。”
一句話將滿朝文武震醒。一部《三國》,用火攻,用水攻,間諜,反間,離間,美人計,連環計,層出不窮。非大智謀者怎可寫出。
王欽若,林特等人首先反應過來,跪下施禮,連說恭喜天降重臣,輔佐大宋光盛繁榮。
“呵呵,”吵到現在,真宗第一次笑出聲來。
然而石堅又沒有讓他安穩,這件事已經用了不管石堅對錯,可他對皇帝忠心,有智謀定論,可石堅又講了第三部小說,這部小說引起轟動更大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